利好!重磅规划带来新风口
作者:氢能展 来源:网络 访问:462次 时间:2021-10-26

10月24日,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出炉。

它就是《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具体制定了能源钢铁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其中,氢能发展再获重点关注。

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氢能技术进展如何,未来的应用前景怎样,产业链有哪些上市公司将获益?

01

真正的零碳排放

气候变暖促使人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氢气作为能利用水来制造、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梦想燃料”而备受期待。

不过,目前氢几乎来自化石燃料,也被称为“灰氢”。


而“蓝氢”是通过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制取,并通过碳捕捉与贮存技术来中和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绿氢”是通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来制氢。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清洁氢能,是指绿氢。

绿氢能源作为真正的零碳排放能源,备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氢是一个稳定介质,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变得稳定,满足了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灵活性需求;

第二,氢能应用广泛,可用于脱碳困难部门的去碳化,如重工业、卡车运输、航空或航运。

随着风能和太阳能技术使用成本的降低,可再生氢气生产将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

02

氢能崛起

氢能崛起加速全球能源洗牌。

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统计,在27个贡献过半全球GDP的国家中,16个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国家级氢能战略。

从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申请的近17万项专利来看,日本一马当先,氢能综合竞争力最强。

除了燃料电池之外,日本还在氢气制造、储藏和压缩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中美韩属于第二梯队,而德国等紧随其后。

美国能源部于 2021 年 6 月 7 日启动首个名为“氢能攻关”(Hydrogen Shot)的计划。


目标是在未来 10 年使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热能转化制造清洁氢能的价格降低 80%, 增加 5 倍清洁氢能生产的产量,进一步加大减少碳的排放。

目前美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价格为 5 美元/千克,预计2030年将降至 1 美元/千克。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



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60%;

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领域用氢600万吨。

因此,除了我们熟知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事实上,氢能在传统化工、炼油、还原铁和废钢以及氢基燃料的新型应用领域皆能大展拳脚。

回到顶层文件,要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就可以看出,氢能在“制储输用”每一个环节都有文章可做,需要全链条发展创新。

03

资本涌入

2050年,氢能源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有望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能市场规模有望达4300万吨。

在今年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源的发展也按下加速键。

据中国氢能产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氢气产量同比去年增加了 25%,其中利用新能源制氢的比例,同比提高了 30%。

各路资本疯狂涌入氢能产业链上下游。


首先上游制氢领域,2020-2030年,我国绿氢比例将从3%上升15%,看好灰氢中的工业副产制氢、蓝氢、以及绿氢的未来发展前景。

中游储运来看,目前国内可用的加氢站仅有寥寥数十座。

不过,拥有国内最大制氢能力的两桶油之一中国石化已宣布,在未来五年里要建成 1000 座加氢站。

从下游燃料汽车行业来看,根据预测,2020-2025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16.64%,2025年将达到90.5亿美元。


丰田汽车的高管曾发言力挺氢燃料汽车,坚称混合动力车和氢能源车应该在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转型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2060碳中和”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助力交通运输实现深度脱碳,且将率先在商用车尤其是重卡领域中得到应用,与纯电动实现差异化场景布局。

可以看出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可看好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氢能源概念股今天今天走势活跃,相关上市公司也加速氢能布局。